近日,学院苏军虎教授团队在中科院农林科学类一区top期刊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杂志以back cover论文形式发表题为“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ree glires pest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的研究成果。学院2023届硕士研究生王志成为论文第一作者,苏军虎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物种的空间分布、相互作用与气候密切相关,而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和生物群落面临的重大挑战,并影响物种的生存及空间分布。青藏高原啮齿动物的分布格局受到气候和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然而,哪种因素对啮齿动物的分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喜马拉雅旱獭、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三种青藏高原典型啮齿动物为对象,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地理探测器模型(geodetector)和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结合物种分布记录分析了三种啮齿动物的潜在分布格局以及驱动因素,利用最小阻力累计模型,采用物种全球气候模型和四种典型浓度路径下的气候数据,模拟分析2050年和2070年三种啮齿动物的空间分布情况。
maxent和geodetector结果表明,人类足迹指数(hfi)、海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影响三种啮齿动物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具体而言,喜马拉雅旱獭的分布格局受海拔和ndvi的影响,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分布格局受hfi和ndvi的驱动。在未来30-50年内,三种啮齿动物的生态位宽度以及重叠度随着适生区面积的缩减而降低,mcr分析表明,为了应对全球变暖,三种啮齿动物未来适生区将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该研究阐明了环境和人为因素对青藏高原三种啮齿动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有助于增强对三种啮齿动物生态位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以及青藏高原地区鼠害发生成因的理解,为今后青藏高原鼠害防治策略和鼠疫流行预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272566)、甘肃省高等学校产业支撑计划项目(2022cyzc-47)和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0jr10ra564)的资助。
论文链接: